券商板块的30分钟K线图上,一个清晰的下跌中枢正在形成,第三笔反弹连二卖的位置都没摸到,直接掉头向下,多空分歧在3586点附近撕开了一道口子。
如果你盯着最近的主力资金流向,会发现证券板块5天净流出98.8亿元,北向资金偷偷减仓浙商证券,东方财富单日被抛售93亿;而产业资本也没闲着,7月减持302亿元,限售解禁高峰压顶。
技术派在争论:这是下跌中继还是“最后一跌”?
波浪理论信徒认为当前是“子浪4回调”,一旦守住2024年11月低点就能启动反攻;缠论研究者却警告,30分钟级别向下离开段一旦击穿3586点,日线级别调整将全面升级。
矛盾的是MACD绿柱还在拉长,但120分钟级别居然闪出“低9序列”的抄底信号。
政策面上,IPO收紧和公募降佣的利空已部分兑现,但金融强国、券商直投松绑的牌还捏在监管手里。
半年报业绩高增40%的喜讯,挡不住中小券商破位新低,浙商证券的K线离前低只差毫厘。
现在,所有矛盾都指向那个扩张中的30分钟中枢:突破上轨放量,行情逆转;跌破下轨,技术抛压将踩踏式爆发。
券商板块的30分钟K线结构正在上演一场多空拉锯战。
从5月底开始,指数连续三次试图上攻,但第三笔反弹连二卖的压力区都没触及,最高点卡在3417点下方就掉头向下,这种弱势反抽直接催生了一个标准的下跌中枢雏形。
目前这个中枢的下沿在3600点附近,上沿压在3622点,振幅不到1%,但多空筹码交换异常密集。
资金面数据透露出更尖锐的矛盾。
7月14日到18日,证券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98.8亿元,在全行业抛售榜上排名第一;东方财富单日被砸出93.52亿元,中信证券紧随其后净流出25.35亿元。
但吊诡的是,同一周期内华西证券、国信证券逆势上涨超3%,招商证券涨超2%——资金明显在向头部券商腾挪。
技术指标的分歧让方向判断雪上加霜。
5月28日,板块120分钟级别出现了罕见的“低9序列”,KDJ指标金叉在即,但MACD绿柱毫无缩短迹象;到了6月中旬,30分钟级别底背离结构若隐若现,可量能始终无法放大,反弹始终被压制在中枢上轨之下。
这种技术面与资金面的撕裂,让市场陷入焦灼。
产业资本的动向同样耐人寻味。
7月18日晚,东方财富公告实控人父亲沈友根通过询价转让1%股权(15880万股),接盘方是机构投资者;几乎同时,券商板块迎来年内限售解禁高峰,产业资本7月累计减持302亿元。
虽然东财强调转让“不属于二级市场减持”,但筹码从原始股东向机构的转移,仍加剧了二级市场的观望情绪。
半年报业绩高增背后藏着结构性危机。
已披露预告的券商上半年利润同比增幅普遍超40%,经纪和自营业务回暖是主因。
但中小券商的自营盘受伪科技股、绩差股拖累明显,浙商证券、湘财股份等跌幅超4.3%,与头部券商的表现形成断层。
这种分化在K线上直接体现为:龙头股缩量横盘,弹性标的放量破位。
市场情绪正在滑向两个极端。
一部分投资者认定当前是“最后一跌”:波浪理论支持者把5月24日的破位下跌解读为“子浪4回调”,认为守住2024年11月低点就能触发反攻;但技术派指出,2月以来的窄幅震荡区间下沿已被击穿,30分钟级别下跌中枢一旦形成,3586点将成为多空决战的关键防线。
政策变量成为最大未知数。
历史经验显示,券商行情多在政策真空期沉寂:IPO收紧、公募降佣的利空已部分兑现,但金融强国战略、券商直投业务松绑等潜在利好尚未释放。
2024年新国九条曾引爆券商板块,而当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窗口期临近,监管动向将直接决定中枢突破的方向。
量能背离暴露资金真实态度。
5月21日冲击3417点时,证券板块单日成交161.2亿,但指数遇阻30分钟中枢上沿;7月反中,量能萎缩至日均120亿以下,资金承接力度持续减弱。
这种“上涨缩量、下跌放量”的典型结构,说明主力仍在借反弹出货。
板块内部轮动暗藏玄机。
当券商在30分钟中枢里反复震荡时,人形机器人、可控核聚变等题材股轮番异动;北向资金虽整体净流出,却对宁德时代、贵州茅台等龙头保持高成交。
这种“拆东墙补西墙”的资金迁移,进一步分流了券商板块的做多力量。
历史中枢规律提示变盘临界点。
雪球博主曾通过季线、10日线、2日线三个级别拆解券商中枢:2日级别中枢平均持续103个交易日,而当前震荡已进入第52天;若遵循“中枢时长5倍递增”的规律(季度中枢/10日中枢≈5.03倍,10日中枢/2日中枢≈5.14倍),本次30分钟级别中枢可能在未来9个交易日内选择方向。
平均股价的弱势印证风险传导。
上证指数冲击3417点时,平均股价始终被压制在21.76阻力位下方,连30分钟级别的缺口都无力回补。
这种“指数虚涨、个股疲软”的结构,使得券商板块的突破缺乏市场共识支撑。
产业资本与机构投资者的博弈白热化。
东方财富通过询价转让引入长期机构投资者,试图优化股权结构;但二级市场里,公募基金正将券商持仓向银行、保险切换。
这种“一级市场接盘、二级市场撤离”的错位,让板块陷入流动性困局。
技术派紧盯两个生死线。
3622点是当前30分钟中枢上轨,放量突破则触发空头回补;3586点是前低支撑位,有效击穿将引发程序化交易止损盘。
而在这36点的狭窄通道里,多空正在用真金白银押注下一轮变盘。
半年报窗口成为双刃剑。
虽然板块业绩整体高增,但中小券商自营业务的不确定性正在兑现——长城证券单日主力净流出1944万元,中原证券自营盘踩雷传闻发酵。
业绩分化加剧了板块内部调仓压力,也削弱了整体做多合力。
北向资金的分化操作折射全球资本矛盾。
6月14日,外资通过沪深股通成交3103亿元,但对券商股的操作截然相反:减持弹性券商的同时加仓中信证券。
这种“去高弹性、留低估值”的策略,与内资机构形成共振,进一步强化了头部券商的抗跌属性。
30分钟级别MACD的背离暗藏转机。
5月28日,板块5分钟底背离引发弱反弹;7月下旬,30分钟级别连续三次底背离钝化,但每次都被量能不足压制。
这种“背离蓄能”结构意味着,一旦放量突破中枢上轨,技术性买盘可能集中爆发。
政策时钟滴答作响。
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预期持续酝酿,但科创板成长层落地、公募降佣等政策已部分透支利好。
历史数据显示,券商板块在政策真空期的平均振幅收窄至3%,而当前中枢震荡幅度仅2.7%,变盘动能正在压缩到极致。
散户仓位成为反向指标。
中国结算数据显示,7月散户证券账户平均仓位升至68.2%,但融资买入额占比跌破6%。
这种“高仓位、低杠杆”的矛盾结构,暗示多数散户已被套在中枢震荡区,增量资金接近枯竭。
产业升级题材的虹吸效应持续发酵。
当券商困在30分钟中枢里时,可控核聚变板块在5月异军突起,机构定性其“高价值量、高确定性”;人形机器人板块在布林中轨获支撑,高人气容量品种分流活跃资金。
这种结构性挤压,让券商板块的突围更加艰难。
量化模型预警临界点。
根据历史波动率测算,券商板块30分钟级别震荡的极限时长为55个交易日,而当前已持续49天;VIX恐慌指数与券商波动率的差值扩大到12.7,接近年内极值。
这些信号都在暗示:平静的盘面下,暗流即将破冰。#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#
富豪配资-配资门户官网-中国股票配资网-配资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